佛陀对生命的爱惜,不是用武力刀枪与敌人对立,而是用慈悲来保护。提婆达多要攻击佛陀的时候,阿难发动众人以刀枪棍棒保护,佛陀说:如果我还需要刀枪保护,还能算是正觉的佛陀吗?
佛陀的生命不是一时、一世的,是无限、永恒的。佛陀的生命已融化到慈悲之中,当酒醉的大象见到佛陀,自然息下兽性,感动流泪;落单的鸽子飞到佛陀身边,好像找到了安全的庇护,一动也不动;甚至满怀杀心想要行刺佛陀的恶汉,一见到佛陀,不知不觉丢弃手中的刀子,自愿皈依成为佛陀的弟子,这都是受到佛陀的慈悲所感化与摄受。
《净心戒观法》说:“善门有多途,慈悲最是急。”谈到佛教的慈悲,记得很久以前曾在《地理杂志》看到一篇报道指出:“残杀才能维持生命。”因为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,不适者淘汰,这是大自然的定律,所以一切动物弱肉强食,以残杀来维持生命,这是不得不然的手段。但是相较于佛教以慈悲来护生,如智舜“割耳救雉”、僧群“护鸭绝饮”,可以说形成“佛与魔”的强烈对比。
生命的意义在于增进真善美
佛教对生命的尊重,不是爱惜自己就好,如地藏王菩萨到地狱度脱苦难的众生、观世音菩萨游诸国土,到处寻声救苦,乃至最细微的“佛观一钵水,八万四千虫”,佛教的慈悲可以说无物不覆,无处不遍。